刘丰雷: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奋力托举起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30编辑:创始人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城市理念为统揽,科学作出“两个转向”的重大论断,首次明确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及六大内涵,鲜明提出“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则,系统阐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的战略部署,既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让我们真切感知到城市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城市工作的历史方位、形势任务、方法要求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唯有与时俱进、变革理念、迭代思维、升维战法,才能适应新形势、胜任新使命。湖北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紧扣“现代化”和“人民”,锚定“人本价值”,聚焦人的生产生活需求,加快从“投资于地”转向“投资于人”,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需定供、以需定建,努力把城市打造成为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让城市托举起老百姓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聚焦“好房子+好服务”,营造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们将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顺应当前房地产供需格局的重大复杂变化和老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住房需求,以重构房地产商业模式为核心,以重塑城市商业生态为手段,推动房地产加快向“既建房子卖房子、又造服务卖服务”转变,满足老百姓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的需求之变。 高品质推进增量小区开发。重点是按照安全、舒适、绿色、智慧要求,通过智能建造高标准建“好房子”,高品质配“好服务”,构建“既卖好房子、又卖好服务”的新商业模式。加快出台“好服务”建设标准,培育一批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推动房地产由物理空间的一次性销售向服务价值的全周期盈利转型。开展物业服务提质行动,完善物业服务标准体系,健全物业服务按质付费模式,支持物业企业发展社区服务业。 高水平推进存量更新提质。重点是通过重组地上地下可用空间,整合城中村危旧房、适老化改造等政策,链接教育、医疗、商超、文娱等服务资源,构建“少量卖房子、更多卖服务”的新商业模式,提供“住、吃、游、购、娱、医、养”全生态服务。 聚焦“动力+活力”,推动高质量更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强调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就在于现阶段,城市更新不仅可以为创新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动力支持,助力建设创新城市;还可以通过完善功能供给、保障民生需求,为宜居城市建设夯实根基。我们将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认真做好改革创新的文章,加快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盘活存量、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不断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质感。 湖北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坚持运营前置抓更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采取“留、改、拆、建、控”相结合方式,分层分类加快打造一批更新试点示范,通过完善功能配套、植入商业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形成“投资提质—消费升级—价值反哺”的闭环。对老旧小区、完整社区更新项目,按照15分钟生活圈要求,精准补齐“一老一小”和高品质生活服务短板,促进功能融合、服务完善。探索通过增建房屋对外租售、增值服务收益、公共收益让渡、居民出资以及全商业生态运营和绿化、市政、环卫服务等综合收益,实现资金平衡。对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更新改造项目,精准对接消费提质、产业升级需求,打造与新经济相匹配的城市产业空间,推动改造片区的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文脉传承。探索由租赁模式向创投孵化模式转型,以及通过业态升级带来空间租赁收入、资产增值收益、运营收益等实现资金平衡。 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以盘活城市国有“三资”为基础,推动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构建城市更新动力循环机制。聚焦城市的水、气、路、桥、管网以及公园绿道、保障房等重要资源资产,加大盘活转化力度,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 聚焦“减污+降碳”,打造高颜值生态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既是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所向,也是新时代对城市建设形象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以高颜值的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湖北宜昌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 加强垃圾污水治理。加大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力度,严格实行三联单闭环管理;加快推进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落地;以回收体系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零填埋”。总结推广“厂网一体、按效付费”城镇污水治理模式,全力打好城镇污水管网攻坚战,加快消除污水直排溢流、管网错接混接及覆盖空白区等问题,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推行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中落实绿色建筑相关要求。出台绿色建材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提升装配式建筑比例,统筹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促进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住宅、绿色生活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 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坚持“滨水控宽度、临山控高度、整体控密度”,实施“串园连山、增花添彩、植文营城”,将公园绿地、山体水系、生态体验区和历史人文空间等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打造万里荆楚绿道串联城市生活。 聚焦“智治+共治”,推进高效能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没有治理现代化就谈不上城市现代化。我们将加强城市治理理念、模式、手段的创新,以“智治+共治”推动城市治理从人海战术向算法决策迭代,从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跃迁。 湖北十堰人民公园 以数字手段赋能城市“智治”。加快推进“新城建”,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打造城市运管服平台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现对城市运行安全的实时监测、态势感知、分析预警、联动处置。抢抓“两重”“两新”建设机遇,加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采取一次普查、一次赋码、一次建模、一次开挖、一次治理“五个一”方式加快地下老旧管线改造升级,通过系统排查、编码赋码、建模上图,形成市政基础设施地上地下“一张图”,打造“数字孪生”地下空间,实现地下管网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以党建引领小区街区“共治”。深入推进城管进社区、进小区,持续推动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小区,实行在职党员干部领衔的居民自治,将物业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压实街道责任,推动居住在小区的在职党员领导干部依法依规进入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选优建强党建引领下的小区治理委员会,发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城管执法以及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在街区,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商户自治,通过组建商户联盟,制定商户公约,推行积分互认兑换,引导商户文明经营、落实“门前四包”,将商户联盟打造成行业自律联盟、商业发展联盟。 作者系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