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能拉动城市的繁荣?伦敦提出大胆设想

2018-03-23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133 次

    在伦敦,借助步行化改造而激活所在片区的范例层出不穷。近期,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提出“宜步行伦敦” (Walkable London)方案,希望把遍布内伦敦的步行区域连接起来,把伦敦打造成全球首屈一指的宜步行城市。

 
由线到面,内伦敦全步行化方案
 
   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应当以经济、美观且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方式,在城市区域提供步行者优先空间,使之成为城中最具活力的吸引点。近年来,城市部分区段或部分时段步行化改造不断涌现。比如,巴黎无车日是城市街道时段性步行化的实践;西班牙巴塞罗那“超级街区”改造,则是通过对相邻若干街区的合并与封闭,把内部街道空间还归市民生活和步行场所的实践。
 
  诸多城市步行化改造的实践,取得了直观而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也得到公众普遍支持。然而,当前城市步行化实践,或仅限于特定时段,或仅限于特定街道或局部片区,鲜有覆盖全城的步行化改造方案呈现。因此,“宜步行伦敦”方案的提出,或可为其他城市借鉴。 
 
“宜步行伦敦”项目提出的内伦敦步行体系。 
 
“宜步行伦敦”作为一个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方案,建议把现有的分散步行区连接,整合为覆盖内伦敦的步行网络。项目网站有如下说明:“对于交通拥挤、污染、安全性等问题的消除,以及公共健康、经济收益和社会资本提升而言,仅就个别街道加以改造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为了让步行重新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必须让覆盖全城的步行网络成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构成。” 方案提出分三阶段实现目标,即①主要大道完全步行化,②次要道路完全步行化,借此把碎片化步行区串联,③最终实现内伦敦所有街区完全步行化。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提出的伦敦步行化方案,逐步转变为由步行道路连通的城市。拟建步行体系分三阶段实现:阶段I,主要大道完全步行化;阶段II,次级道路完全步行化;阶段III,区域步行化的实现。
 
  帕特里克·舒马赫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首席建筑师,出生于德国。德国城市多拥有步行化的中心,而英国城市中心步行区却呈碎片化。他对“宜步行伦敦”方案的缘起解释如下:“我已在伦敦居住多年,切身体会到每况愈下的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这促使我尽量多多步行。”他发现,竟然能够沿着运河从卡姆登(Camden)步行抵达帕丁顿(Paddington),而且步行横穿内伦敦相当快捷。这一意外之喜,成为他构建内伦敦(即传统的伦敦市中心地区)连续步行路网方案的灵感所在。此外,既然伦敦自行车路网已经投入建设,步行化网络完全可随之提上日程。他相信,步行化网络的营造,能够让伦敦市民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宜步行伦敦”方案的依据是什么
 
  提出“宜步行伦敦”方案的依据是什么?实施之后效果如何?数据分析给出了一些答案。 “宜步行伦敦”方案的提出、拟定与评价,使用了伦敦统计数据(Census 2011)、社交媒体数据、开放街道图(Open Street Maps)数据、NASA摄影测量数据以及喷气推进实验室地形图(JPL terrain)等开放数据,并借助Habidatum软件工具完成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得出以下结论:
 
1)步行会促进居民幸福感并拉动商业繁荣
 
  伦敦市民每年平均交通等待耗时超过100小时,对应的经济成本为62亿英镑(人均1911英镑),而城市大气污染有超过90%的份额可归因于机动车排放。从全球来看,对某条街道或片区进行步行化改造,商业活动平均增加30%。机动车通勤降低了市民的社区互动,进而降低幸福感,而步行则会促进社区参与。如果越来越多的伦敦市民能够在住家步行可达范围内工作,那么社区互动的机会也会增加,从而提高市民的幸福感。
 
  根据以上数据,“宜步行伦敦”项目借助Habidatum软件工具完成了区域步行化水平与人和商业活动相关性的数据分析、情景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对人和商业活动评测的四个指标为:社交媒体的点评数量;社交媒体呈现的快乐情绪;商业多样性;商业密度。
 
借助Habidatum软件工具完成了区域步行化水平与人和商业活动相关性数据分析、情景分析与可视化呈现。
 
2)大运量轨道交通发达,且全方位覆盖
 
  就业与居住空间分离(“职住分离”),是诸多大都市的弊病,伦敦也未能幸免。经由人口数据分析,表明伦敦中心城区职住分离明显,居住人口密度为每公顷139人,仅为就业人口密度的1/10。大部分居住在中心区外的通勤者,采用火车和地铁两种交通方式进入伦敦中心区,中心区内部居民能够步行上班,与地铁站相距较远区域的居民则选择公交巴士或自行车。
 
交通模式分析表明,进入伦敦中心区的大部分通勤者采用火车和地铁两种交通方式。
 
  在通勤者步行时间分析中,发现伦敦中心城区95%的范围与最近的火车和地铁车站距离在15分钟步行范围之内。这为伦敦中心城区的步行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大运量轨道交通的发达和全方位覆盖。在“宜步行伦敦”方案中,拟建步行网络,提供专用步行路径,让步行更加舒适快捷,鼓励通勤者步行,减轻公交换乘负担。
 
通勤者步行时间分析表明伦敦中心城区95%的范围与最近的车站距离在15分钟步行范围之内。 
 
3)步行化改造可以优化交通分布
 
  通过对机动车路网的整合分析,可以得出步行化改造各个阶段对交通的影响情况。然后,根据步行化改造的四种情景,进行路网模拟分析,可以发现步行化改造不会对该区域的交通产生明显不利,反而能使交通分布有所优化。
 
基于情景模拟,表明步行化改造的四种可能情景,不会对分析区域的交通产生显著不利,反而使交通分布有所优化。
 
“宜步行伦敦”项目网站上,呈现了重要地点的改造效果图,其中,最受瞩目的街道包括上街(Upper Street)、牛津街(Oxford Street)和摄政街(Regent Street)。但在该项目中,步行化改造的重点在于路权的转变,而不是空间本身的改造。
 
   而步行化改造绝非仅仅关乎步行,而是拉动城区繁荣的触媒,还将对局部乃至全城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上文的数据分析中,对步行化和社会-经济趋势之间的相互关联开展了初步研究,比如在伦敦中心城区范围内分析了以下三组因素:幸福感与人的活动,商业密度与多样性,以及每个调查数据区域(LSOA)内步行街道占比。但这些都只是初步分析,步行化改造会带来怎样的社会经济影响?能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些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牛津广场步行化改造效果示意(左图),优斯顿下穿道周边区域步行化改造效果示意(右图) 
 
别出心裁的住房供应策略
 
“宜步行伦敦”方案出人意料之处,在于把内伦敦增量化住房供应策略作为一个重点。增大内伦敦住房供应量,一方面,免于长距离通勤之苦,减少城市公共交通负担,提升步行人群数量,解决职住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内伦敦土地利用模式更为混合,城市功能更加混合,解决内城区住房短缺的问题,提高中心城区的活力,改善市民的健康及福利。
 
该项目的创新性住房供应策略,着眼于“优化土地利用的模式,把土地资产从过分受限于开发和占用的状态之中释放出来,并与持相同态度的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业界创新者进行合作,为伦敦住宅创造不同的未来。”
 
首先,基于数据分析,确定内伦敦可供增量住房建造的具体位置。其次,采用三种增加住房供应的策略:住宅楼端头扩建策略(End of Block Design Strategy)、独立式增建住宅设计策略(Standalone Infill Design Strategy)以及临时性住宅设计策略(Temporary Infill Design Strategy)。
 
借助数据分析,识别可供增建住房的地块。
 
住宅楼端头扩建策略:潜在地点是现有住宅的无窗端头空地处,通常在双边走廊式建筑(double loaded corridor organized structure)中,两端会设置消防楼梯。扩建住宅为一栋独立建筑,但其外观却如同现有住宅楼的延伸。
 
独立式增建住宅设计策略:潜在地点为废弃建筑,低密度停车场所在地,以及利用率底下的庞大景观场地。新建的独立建筑与现有房屋高度保持一致,建筑的场地应当按照永久性建筑进行考虑,而非临时性建筑。
 
临时性填入住宅设计策略:潜在地点为废弃建筑、低密度停车场以及利用率低下的庞大景观场地。可使用灵活多样的模块化建筑设计,由外部阶梯进入住宅单元。建造在适合临时建筑或者在有待更新的永久性建筑附近,施工期间可供居民租住。
 
  目前,“宜步行伦敦”方案面向公众的布展已经结束,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也已把此方案提交给伦敦市政厅。后者并未就具体方案表态,但表示“欢迎对伦敦街道的未来开展持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