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助力城市转型升级

2018-08-03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109 次

      近日,在秦皇岛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与绿色发展学术交流会上,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和中国的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风景园林与城市发展问题。会上,多位专家提出,建设优美的城市园林,要以尊重自然、传承文化为前提,要统一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在景观建设中要合理配置植物资源,使之相得益彰。

        城市规划设计

       要展现自然理念

        钢筋水泥建筑群和道路硬化,似乎成为每个城市的建设标配。由这些东西堆砌出来的城市,给人的感受往往是冷冰的,让人没有归属感。为了让城市融入更多的自然元素、人文景观,使之变得更有“温度”,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显得至关重要。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包满珠认为,一般而言,城市建设的过程往往伴随的就是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破坏的过程。因此,在城市建设之初,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一并考虑城市园林的建设规划,可以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城市规划设计师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把自然元素引进来,如何使人为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更好地结合,使城市和自然能够相互协同。这样的城市规划才能具有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规划的好,对自然破坏的就少一点;规划的不好,对自然破坏就大一些。高明的设计师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对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强健持相同意见。他认为,在规划和建设过程当中,对待一切自然资源,规划者的脑海里要经常问一问:“这个东西我能不能动?它可不可以动?”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需要三思而后行,尽可能不要过多地破坏自然,这样的规划才算科学。

        那么如何在打造城市园林时进行科学规划呢?包满珠认为,城市园林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园林是城市里唯一一个能够体现自然的东西。因此,在规划的时候,应充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处理好园林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应成为衡量城市规划科学合理的最重要的标准。同时,在做绿地系统规划时,也应该与总体规划相同步、相衔接,现在我们的绿地系统规划往往是存在滞后性的。

        包满珠展示了一张澳大利亚悉尼市的航拍照片,看得出来它的河流两岸基本上都是自然生长的植被群落,完好地保留了河流的自然属性。而同时展示的我们国家的城市照片,在河流两边,则大部分都是高楼大厦林立,河堤常常是用水泥固化好了的,与悉尼形成鲜明对照。“我们做城市园林要尊重自然山水,形成山水相依的格局。”包满珠说。

        园林规划设计

       要注入文化力量

        中国上下五千年,任何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小镇都有非常厚重的文化积淀。强健认为,建设城市园林不光要做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还应该要做好园林文化的建设规划,这样规划出的城市才能有根、有厚度、有品位。

        包满珠表示,园林的艺术性不仅要在植物上体现,更要在文化上体现,没有文化的园林,是不可想象的园林。

        强健介绍了古人造园文化的表现内容和特点。我们的先人在造园时往往通过“天人合一”宇宙观、艺术构思和空间布局、园林建筑物、园林匾额、楹联、刻字、园林山石、盆景、园林植物等形式表现文化。“古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园林文化创作的经验,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去研究,但并不是完全照搬。面对当下新的形势,有更多的园林文化创作创新手段需要我们去创造。但古人留下的精髓,我们还要传承,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强健说。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在这一点上与强健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提出,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要求里,就特别强调了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绿色的历史文脉,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的新的城区。十九大报告里也要求坚持文化的自信,走创造性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道路。

        他解读了一份杭州西湖和纽约中央公园受欢迎程度的调查对比数据,受调查者中88%的人更加倾向于喜爱杭州西湖的园林景观。原因恰恰在于这个城市不光具有非常优美的绿色景观,还具备了经过数百年积累沉淀的非常坚实的园林文化内核。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这些内涵丰富的景观,为西湖园林源源不断地注入文化活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

        强健主张新时代的园林文化应把握好恰当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一定非要做雕塑、小品、图案这类具象的文化,而是应该做更广义上的文化。人文景观是文化,自然景观也应是文化,把景观做美了,把生态做好了,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

        他举了北京市南中轴路规划设计方案的例子,13公顷的绿地当中仅做了具有皇家元素的日晷以及灯柱上的古典纹理,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这样规划的目的是留给游人想象的空间,到了这块绿地以后,东有天坛,西有先农坛,北有前门,南有刚恢复的永定门城楼,这样的城市园林没有过多的人工雕琢痕迹,更多的则是历史的穿越感。

        强健表示,城市园林文化的营造,建设舒适环境是前提,优美风景是载体,清远意境是灵魂,轻松氛围是归宿。这样的文化既有教化、熏陶、陶冶的功能,又有自然、惬意、放松的环境。如非要做雕塑、小品、山石,那么小品一定要与设施功能相结合;雕塑一定要找高手做成精品,并且要摆放到对的位置,让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山石一定要达到景观美学的要求,这样才能称之为具备功能和艺术性的园林文化。

        园林景观设计

       要合理配置植物

        植物景观可以说是景观规划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景观不仅能发挥景观效益,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时还能够塑造园林文化,因此合理配置植物也是打造城市园林的一大重点。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田如男表示,在建设城市园林中,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科学性经常会讲到适地适树,这4个字看似简单,但涉及内容非常多。譬如,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了解各类植物之间的配置关系,要对园林植物应用的环境如温度、光照、湿度、水分、土壤等进行充分了解。

        田如男以一二年生花卉为例介绍说,一二年生花卉由于种子容易得到,播种以后生长速度比较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很整齐地繁殖出景观效果来,非常适合于在重点的位置进行装饰,为园林中带来色彩。但由于这类花卉一年四季都需要更换,如果大面积去使用它的时候,产生的运营成本会比较高,因此一二年生花卉主要用于花坛的打造。但现在有不少地方打造的很多花海景观,常常大量使用一二年生的花卉以营造成片种植的良好效果,可是等到更换时费用就很高,这主要因为一些景观设计师对植物配置不了解,这种植物景观既缺乏科学性又违背了可持续原则。

        那么如何合理配置植物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呢?田如男表示,一二年生花卉里面,有一种自播繁衍的花卉,如格桑花。还有一些宿根花卉,可以跟经济项目相结合,如薰衣草可以跟生产精油相结合,这样做就可以实现持续发展。

        包满珠表示,在植物选择上也应讲究原则,应该尽可能多地选择本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园林。“不少人总觉得外来的东西好,人在秦皇岛,却喜欢广州的植物,非要将其引过来,且称其为名贵。殊不知,这种名贵思考害了很多商家,也害了整个园林的风貌。做园林需谨慎使用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入侵是大问题。”包满珠说。

        此外,园林工作者还要提高设计水平,尤其是要提高种植设计的水平。包满珠认为,这个问题虽然全国一直在讲,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的种植设计的水平目前并没有提高,反而是在退步。因此,园林工作者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下功夫潜心研究的问题也很多。

        包满珠展示了一张法国公园的照片,解释道:“这个公园的设计其实就是简单化的对称设计,虽然看似简单,但这种花境能设计出来,绝对是大师。从视觉效果上看,公园景观和田野乡间的小道感觉差不多,但在植物选择上我们能看出来无序中透露着有序,既自然又丰富多彩,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