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农房设计帮扶 怒江州民房旧貌换新颜

2020-08-22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164 次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19年3月,受怒江州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建筑学会在怒江州开展怒江农房设计帮扶工作。学会组织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等国内知名建筑规划高校与设计单位,针对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面临的农房建设、城镇建设等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经过专家评议,2019年9月初完成3套农房建设技术指南,为怒江州乡村聚落布局、农房建设与改造、技术措施、配套政策等提供参考,并以正负面清单形式对乡村风貌和农房建设提供指导意见。其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多种方式,为怒江州农房改造提供支持和帮扶。

团队踏遍崇山峻岭

在学会组织的“全国建筑规划设计力量援助怒江设计帮扶工作”中,学会理事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修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源带领中国院乡建中心等技术力量,在怒江地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专家团队沿横断山脉自南向北实地考察,从泸水县开始到贡山县独龙江乡,穿越峡谷山川,走访深山中的乡村。

怒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当地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形态。如何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攻坚又保持不同民族的传统,使当地村民既能够获得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又能保持自身的民族特点和生活习惯,是专家在怒江农房改造中关注的焦点。 

宋源在调研中提出,要充分调动专家技术优势,高质量扶贫;落实具体需求,设计聚焦示范样板。工作组走访勒墨族民俗遗产村金满村、白族村庄崇仁村和“国门第一村”片马村等周边少数民族、边境和高海拔山区的十余处村落,通过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与当地施工队座谈、使用无人机等各种方式,全面了解村庄的现状。 设计团队走进村民家中,了解民房现状以及村民的需求和愿望,整理汇总收集的各类信息和数据,以民房改造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原则, 形成工作方案。

“造血式”帮扶+“连环画”设计

主动参加此次帮扶工作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同滨,多年来一直从事着我国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整理工作。她发现,云南少数民族保留着许多具有传统干栏式建筑风貌的元素。因此,在对金满村的调研中,她希望保留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貌。 

当地金满村的‘千足屋’有人类早期建筑文明的“活化石”之称。陈同滨提出“造血式”帮扶方案,包括设计以满足村民实际需要为金满村制定原汁原味的“千足屋”导则以及为年久失修的白族院落制定修缮工作图集。 设计团队根据此建议,重点结合勒墨族、白族和景颇族民族文化特质制定农房设计手册,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功能需求及经济状况,编制农房建筑图集,提供实施指导。 

 白族大院的修缮设计注重两方面,一是提炼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和空间结构,为农房建设制定基本标准和技术导则;二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设计团队将设计手册制作成通俗易懂的“连环画”图册。 

以设计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成果《金满村勒墨族新建千足屋技术手册》和《崇仁村白族民居修缮技术手册》,其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充分依靠村民自身条件和能力范围解决问题,减少农房建设和维护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得到相关专家和当地管理部门的肯定。

当地村民按照设计方案,可自行更换屋面材料解决漏水问题,维护房屋竹木结构安全,同时茅草屋顶与周边民族建筑更加协调。 百年老屋在村民自我“造血”的努力下,重新展现出景颇族特有的民族建筑风貌,又保障使用的舒适和安全,也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

 
我们坚信,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专家组

修龙、赵琦、张百平、张大玉、李雪华、张伶伶、宋源、李存东、陈同滨、张圣海、郝之颖、陈荔晓、李亦农、张松峰等。

 

工作组

孙洪涛、黄勇韩晨阳 、才俊、初金璐、李晓阳、林瀚、王旋清、朱希彤、苏童、李哲、赵浩然、杨茹、张丹丹、周旭然、吴凯、孙书同、杨婧、魏宁、刘加维、桂镜宇、李锦春、吴成武、穆钧、龙林格格、王海洋、张斌、陈翔、王汉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