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吕庆耀:高密度城市的未来发展路径

2021-03-27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215 次

吕庆耀,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RLP)副主席,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学学士。2010年带领事务所跻身建筑界权威杂志《BD》评选的世界50大建筑师事务所。2012年名列《透视》杂志“四十骄子”杰出年青设计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吕庆耀的建言现场:
01
喜欢上建筑的小故事
我会成为一名建筑师,很大程度是受到我爸的影响。他创办RLP这个公司的时候,我还是两三岁的小孩。他白天出去开会,晚上回家画图,那时没有电脑,画图有很多三角板、平行尺之类的工具,我就很好奇他在画什么。很多时候他都把我放在大腿上,介绍他画的图:这个是门,这是窗。在他的影响下,我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把一个三维的空间,用图底的表达方法画出来。
▲ in 1990 at Paris Pompidou Center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上幼儿园的某一天,老师让我们画自己的房间,画完之后老师看了很惊讶,因为我画了一大堆黑线,他看不明白,就觉得我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打电话给我妈,让她来接小孩。妈妈赶来学校,看见那张画就笑了,因为我把自己房间的平面图已经画出来了。
▲ 滑雪
所以,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很小的时候已经理解了:生活的空间设计是怎么一回事。因为跟建筑师一起生活,去到一个地方他就会评论说:设计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所以,我自然很快就对城市的建造和空间的设计的敏感度比较大,也认识到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发现建筑师是挺有意义的一个职业。所以,中学之后就选了建筑这个学科。
 
其实我爸并不想我加入这个行业,但最后可能起了反面作用:你不让我去,我偏要挑战它。当然到最后我都觉得自己没有选错,并且觉得很满足。因为做一个作品,不只是把它做完就好了,它还有很大可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譬如一个建筑物可能存在五六十年,甚至几百年,而在那里生活的人不只是一代两代,可能很多代人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建筑师的责任是挺大的,相应的也很有满足感,我很喜欢这个职业。
02
一个好项目的定义
RLP是76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45岁了,也算是一个比较老牌的建筑设计公司。当初,我父亲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只是个人出来,请两三个同事开办了一个小的工作室。他常常跟我说:开这家公司没有什么很大的理念,只是想把项目做好。他对于一个好项目的定义就是:这个项目完成以后,能给居住者的生活带来正面的改变。而且,希望不只是客户和用家可以享受他的作品,整个建筑还要对周边的环境带来改善。
▲ 桂林 十如 Integral(绿色地景建筑 纺织工业园林)
他的理念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一致的。到后来我进入公司,规模更大了,我们也是以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做项目。所以,我们做的项目无论是从设计角度、还是环保等各方面的考虑,都是希望改善那个区域、城市,甚至产生更大的影响。
▲ 香港 星光大道优化项目(绿色海滨)
从过去到现在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走,但不同时代会带来不同的挑战,我们就开始改变实施这个理念的方法,包括我们对环保设计方面的想法,对TOD方面的想法,还包括对疫情发生之后的未来生活的设想,这些问题我们都一直在思考中。
▲ 香港 庭缘 Courtyard Residence (后疫情时代健康住宅)
在公司里我的角色挺多的,不仅会参与设计,还要为整个公司未来的发展谋划策略:要考虑未来5年、10年,建筑业或者整体的大环境会如何变化。因为我们的项目通常都需要用很长时间来做,比如在上海有一个TOD的项目,从07年开始到现在还没完成,因为规模很大,十几年的周期其实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需要一开始就想得比较远,希望我们的设计将来盖好的时候,也能跟社会的发展接上轨。很怕的一点就是:做完设计,等几年盖好后出来的作品,已经跟社会需求配合不上了。所以,我们一般都会看得远一点,希望房子盖好之后能带来一些正向的改变。
03
TOD带来的新生活方式
上海这个项目是我们最早在大陆做的TOD的项目,此前,在香港已经做了很多这样的项目。TOD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公共交通的站点上进行综合开发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解决城市原有的问题,进而改善这个城市的生活模式。
▲ 上海 天荟 TODTOWN
以前的城市规划,主要以人的步行街道为设计的一个单元,后来就变成以汽车行驶的马路为设计单元,但是当城市发展到某一个程度,人口达到某一个密度的时候,再用汽车马路作为设计的基本单元,已经不能再满足需求了,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所以,高密度城市发展到这种程度,必须要推广铁路、地铁这些公共轨道交通。而且,地铁可以增加人们对时间的把控度,因为如果堵车是没办法准确预估出行时间的,铁路的好处就是可以准确地预估时间,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计划一整天的行程。这对人的出行,对于整个城市的运转节奏影响很大。
▲ 上海 天荟 TODTOWN 北入口
所以,TOD的设计前提就需要解决交通网络上的需求,有了铁路,一个小区就不再因为交通的问题而限制人口密度。当人口密度加大的时候,其实会产生很多好的协同效应,比如,车站上面可以不只是住宅,还可以有商场、有办公空间,成为一个综合的生活圈。比如,可以把三个车站作为一个体量,进行综合的开发。
▲ 上海 天荟 TODTOWN 南入口
如果是比较大型的中转站,它的人流量就足够支撑一个这样的综合体。比如,我们正在做上海闵行区的一个项目,就是1号线跟5号线新设的一个中转站,除了地铁之外,还有国铁,乃至整个省的一些铁路,一共有7条线汇集到这个车站上,我们要在车站上面再盖一个商场、住宅、办公楼,还有娱乐性的一些配套,人们一整天的生活都可以在这个区域里,不需要跑得很远。
▲ 上海 天荟 TODTOWN 商业中庭
大家通常会把办公楼建在一个地方,旁边可能没有住宅,没有其他很好的配套。其实到周末或者晚上这个地方就空了,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将来如果附近有多一些的住宅、商场、写字楼,还有一些文化娱乐的设施,还有一些公园和绿化带融合在一起,整个社区的环境都会舒适很多。
▲ 上海 天荟 TODTOWN 品牌酒店
尤其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比较紧张,但如果住在这样的地方,可以走路上班,午休时间也可以回家,生活的舒适度和满足度会提升很多。或者,搭铁路三个站就可以回家,无论外面是刮风下雪,可以直接从家里走进地铁站,然后再上到公司。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需要这样的城市建筑,大家都会喜欢这种生活。
04
高密度城市的发展路径
现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中国现在应该是有53%左右的人住在城市,但是美国70%以上的人已经住在城市里,这种趋势还会不断地发展,中国还有20%的人口会慢慢搬到城市。13亿人口的20%是很多的,他们都跑到城市里,其实那些配套的设施,无论是供水、排水、医院、学校等构成的生活圈,不能无限地扩大。比如,北京发展到6环7环就太远了,每一个环比一个环更大,所以人在里面上下班和生活变得非常不方便。
▲ 香港 珑门
因为,这样的城市规划是把车作为一个基本的交通因素,但如果通过铁路交通的完善,再配合TOD这种高密度的发展,大家的生活都会轻松很多。虽然城市的密度提高了,会腾出更多的地,建一些休闲公园。譬如,纽约和伦敦的市中心都有这样大面积的公园。维护一个好的社区,确实需要一个大面积的公园,公园太小是不方便的,比如我喜欢跑步,小公园跑一圈只有400米。但当绿化空间的面积比较大的时候,里面就能容纳更多的元素,还可以举办很多活动。
 
另外一点能考虑的就是:总体城市的健康。疫情发生之后,大家突然发现城市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03年的时候香港也经历过SARS,政府发现城市的通风和居民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们开始研究怎样把整个城市的通风做得好一点。很幸运,我们公司也参与了研究,研究怎样设计建筑物能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正向的影响。香港政府同时也做了风向的地图,知道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点,在不同季节的风向。拿到地图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设计的时候,根据风向规律把建筑物的方向进行调整,建筑不会挡住整个城市的通风,允许更多的风直接吹到街上,把路上那些污染物吹走,而且环境的温度和舒适度各方面都能得到改善。所以,做建筑工程师不只是关注外表美不美,其实他对整个城市的健康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香港也是非常高密度的一个城市,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可以学习的经验和案例,很多的概念将来都可以放到一些国内的TOD设计或者其他的的项目里。
▲ 香港 日出康城
可能也有人会担心,如果大家都生活在这种集中又便利的区域里,会不会就不想出去了,从而减少区域之间的流通性和城市的活力。而我认为这并不会造成限制,因为大家不想互通的原因是太麻烦。
如果在北京生活过,你会发现其实过一条马路都很难,因为中间可能有四五条线。因为北京的城市设计是为了汽车,不是为了人。如果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流通做得好一点的话,其实整个区域会更活跃。可能周一到周五在这个区域生活,周末可以从一个区跑到另外一个区。而且,如果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的话,不但不会让人不想离开,反而会想看看别的区是什么样,这才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
05
疫情之后的生活与设计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改变,包括我们的设计思路也因而改变,由此可以设想将来的城市与生活的变化。
▲ 顺德 ICC三龙汇
分开几个层面来说,第一,每个人对于健康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将来的生活会考虑免接触的流线,比如,我们从外面跑到公司或者回家,可以不需要接触任何公共的东西,用其他智能化的科技可以替代:用手机控制电梯,刷脸识别开门。比如,洗手间将来应该是马桶和洗手池设在一个单独的空间内,避免大家共享洗手池的接触。
▲ 广州 天环
更加大的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开始适应在家里工作,所以居住空间的设计,可能也要考虑办公的需求。但也不是全部人都在家里工作,有些人还是需要来公司,而来公司办公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公司也在做统计和研究。很多时候是需要几个人一起头脑风暴,要找不同的概念和创意,才需要来到公司。所以,这是将来的办公场所要提供的一个主要功能,现在办公空间的会议室大概占30%的面积,将来可能这个比例会增加。
另外,疫情发生后采取了隔离措施,大家都要待在自己的社区里,不能出去,但很多人还是待不住的,那么如果这个区里的配套好一点,可能大家就愿意待了。比如,这种TOD的设计,整个车站附近什么都有了,可能每一栋大厦都有自己的健身房或游泳池,还有比较大的中央绿化带,可以社区共享。这种生活上的便利是大家都想要的。
▲ 顺德 未来城
三藩市那些大的科技公司都在硅谷,离中心区远一点。20年前,早上堵车的方向是从郊区到三藩市,现在反过来了,因为年轻一辈都住在三藩市,去郊区工作。这也反映了: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可能更喜欢这种密度高一点、更加多元化的生活圈,当然附近必须有相应的一些配套。
怎么样设计一个好的城市?一个幸福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经济上的需求,还有健康和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有齐全的社会保障配套:医疗、教育、环保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建言思想汇之吕庆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