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振超: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躬行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发展鞍山实践

2025-08-12 作者:创始人 来源:创始人 浏览: 1 次

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既是对过去10年城市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战略部署。会议的召开,对于解决好当前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鞍山市委、市政府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把握适应“两个转向”、实现“五个转变”对未来城市建设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已由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城市,鞍山市正在努力破解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以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从盘活城区、扮靓“盲区”、雕琢社区、焕新街区入手,推动产业转型、生态修复、服务升级、价值重塑,从而迎来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群众获得感的显著提升。

优化城市产业布局

在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部署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的重点任务,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指明了方向。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是承载产业的主阵地。鞍山城市更新将盘活利用闲置资产作为重中之重,不仅为中心城区开辟入驻产业的空间,而且通过“腾笼换鸟”引入新业态,着力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从而实现城市转轨与经济转型的互动并进。

闲置多年的老旧商场与当下火热的电商产业对接,通过招引直播电商、短视频带货、社交媒体推广等新型贸易业态,仅用90天就推动“快手电商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带动直接就业500余人。

bf03bd67bd2b276831f0a46bad700c93_68981cb1f2309

于2011年前后规划建设的“鞍山激光产业园”因资源要素聚集不足,园区未能充分利用,很多楼宇长期闲置。在与央企鞍钢集团的“双鞍”融合框架下,鞍山市将有新建厂址需求的鞍钢自动化公司引入园区。在充实“激光产业园”的同时,原鞍钢自动化公司地块正式腾挪退出,移交给主城区核心开发项目,使得这个位于鞍山市核心地段,总投资达20亿元的高端酒店和高品质住宅项目得以重新启动。

闲置多年的3.4万平方米金普医院E地块顺利盘活,13万平方米的鞍山国际食品商贸物流港全面开工,4.6万平方米都市工业园地块成功引入鞍钢项目……2021年至今,鞍山市盘活闲置厂房153宗164.75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251.44公顷、闲置楼宇6.18万平方米,累计启动停缓建项目21个,以潮流业态置换低效产业,将新型商业汇聚成势,老城区正在培育新增长点,一批“沉睡”资产转化为发展“活水”。

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鞍山市将“舒适便利”作为宜居城市建设重点,坚持以“宜居、韧性、智慧”为更新目标,旨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入手,聚力推进城市提升工程,持续推动城市更新,有力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质。

问诊把脉,摸清“病灶”。城市更新秉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从住房、小区、街区、城区四个维度全面摸排,积极回应群众所期所盼的环境差、停车难、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活动场地不够等问题。同时,对城市资源分布与使用进行评估,查找历史文化资源、工业遗产利用不充分以及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等短板弱项。体检发现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清单化推进的重要任务。

64f3f614378d2a403550e293937f8ad8_68981cc87c266

项目施策,解决问题。全市坚持项目带动,重点实施四类改造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制定《鞍山市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重点领域实施方案2025-2027》,重点围绕城市地下管网、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街区更新改造三个板块开展现状摸底、问题分析和方案布局,提出未来三年重点任务和项目清单,形成系统实施方案。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力争更新一批旧厂房,植入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功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改造了一批老旧商业街,对街区环境、设施、业态进行提升,打造特色场景,建设活力街区。比如,改造、活化利用台町、红楼街区,通过精细化的改造,使街区更适宜游览,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810121258.png

强化生态与韧性建设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鞍山市将城市更新与环境改造、生态修复相结合,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础上,微治理、巧改造曾经无人问津的城市“盲区”,让城市空间绿意盎然,经得起细品、耐得住细看。城市形象好了,市民们不出远门就有“好去处”,在休闲宜居中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a1b24c2306f93804e20b060980cf275d_68981cdc74f82

着力组织实施南沙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南沙河流域城区段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提升水质,改善南沙河两岸生态环境。地处南沙河流经处的千山湾,因南沙河河道狭窄、泄洪能力不足,多次发生洪涝灾害。2023年3月起,鞍山市借助PPP模式启动千山湾改造,新建桥梁、拓宽河道提升行洪能力,配套管网工程实现雨污分流,减少污水直排。此外,还新建数千米的滨河路,增设湖心岛、栈桥观景台、服务驿站等设施,千山湾项目实现“治水、通路、塑景”的三大目标。立交桥下“三不管”地带建成整洁停车场,污水潭变身小公园,围挡区变成了绿化地……

瞄准城市“盲区”,鞍山市将街头巷尾的三角地改造成“口袋公园”593个,让市民“开窗见绿”;改造运粮河湿地公园、万水河公园、大孤山矿山复垦公园等,让市民亲近自然,鞍山的“好颜值”正实实在在转化为百姓的获得感。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

鞍山市始终坚持“人民建”与“为人民”有机统一、“建设”与“治理”协调推进,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好城市功能与群众需求不相匹配、城市发展水平与群众感受度不匹配的“错位”,在城市更新中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

全市30年以上市政供水管网占比8.7%,20年以上燃气管网占比14.8%,存在安全隐患。针对城区管道老化的历史问题,从2021年开始,全市开展燃气、供水、排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改造,5年来累计完成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近1500公里,排查整治隐患燃气管网近70公里,全部更换老旧灰口铸铁管网536公里,有效避免了地下管网“带病运行”。2019年至今已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1个、房屋2340栋,惠及居民24.4万户;开工改造城中村3个,惠及居民3000余户,“保交房”交付1475套,交付率超90%。同时,加力实施危旧住房改造、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项目,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8553f8b999a320d9e8013675e4772fab_68981cf089a6c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鞍山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努力实现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全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极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好家园。

作者系鞍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