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王铁教授:与世界一流设计师相比,中国设计师亟需完善知识结构

2020-05-10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137 次

△ 王铁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匈牙利(国立)佩奇大学工程与信息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带一路城市文化研究联盟学术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会长

中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览展示专业设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

荣获2014中国设计年度人物

荣获2017中国设计大师勋章

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记者】:庚子鼠年,神州大疫,在这场席卷全球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每个人都身居其中,刻骨铭心。能否与我们简单分享下,在这期间您都有着怎样的经历与思考?这场疫情又将对国内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铁教授】:可以说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中与病疫斗争促进发展也是大文明中的一偶,病毒比人类早于生存在地球上,几千年来人与病疫在地球上始终在博弈求生存,谱写了人类生命不惜战歌,人类拼命发展医学武器与病疫抗争过程是一部人类医学发展文明史。

2020这场疫情是世界范围的,这对于国内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行业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反思,现实经历让中国设计群体必须要思考:

未来建筑设计到底向什么方向发展?

下一步研究国民需要什么样的居住产品?

现有设计师群体的知识架构能否胜任?

什么类型的设计师能够服务科技中国?

怎样满足人民对美好居住生活环境需求?

建筑设计师转型的拐点已经到来。影响行业把加强理论研究与设计表现的重新定位,深刻理解智慧城市设计与实践安全理念朝着更加科技的方向发展,影响催促城市智能工作空间和家居空间设计重新思考,向更加科学的设计方向迈进。

  【记者】:从您个人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您年轻时曾在建筑设计师与高校任教间辗转数载,您的才华与哲思也在您设计的建筑作品中完美诠释。年近不惑,您决意归国回母校任教,勇挑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教研大任,多年来为我国城市建设培养出成百上千位杰出建筑设计师……从建筑一线到学术研究,能否与我们简单分享下,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曾面临过哪些取舍与重大抉择,这对您当时与当下有怎样的启思与感悟?

  【王铁教授】:无论出生在什么家庭里,对人生而言只有一条路就是努力奋斗,才能获取成绩。探索者阳光心里加上直觉是考验选择的关键,后天学习得到的加上基因里带来优秀是不可缺少条件,当然良好的通识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时代标配,实践证明自我学习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补强计划。

△ 北戴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王铁艺术馆

我从17岁开始入伍参军、20岁进入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描图员、23岁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留校教书四年、日本留学加上工作近八年,学成归国到中央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已21年。回顾从描图员到大学教授、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到匈牙利国立大学博士生导师,从获得653年建校历史的匈牙利佩奇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到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会长,一路走来,是直觉和判断成就了自己,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福利分红。努力工作离不开国家的综合环境与实力,把握机遇融入到好时代中感恩社会,使自己站在高等院校讲台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我相信疫情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将会发生质的变化,探索设计科技新时代人居与工作安全设计必将是世界多学科的共同价值观,时代需要我等用学科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于人类建构科技大业,逐步告别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向培养立体高维度人才方向进发。

  【记者】:今年是2020年,您的职业生涯也谓“20·20”,前20年在寻找突破自我,后20年在引领创新教育。结合您“4×4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课题”,您认为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师?并请您与我们分享下您的教学课题初衷与这十多年的经验总结。

  【王铁教授】:在2020年初中国教育电视台对我进行专访,主题是“用设计见证时代”,我用亲身经历讲述了我的“20·20”。回看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我认为我是受益者。

我的前20年是国内外学习经历,后20年的留学回国工作经历,今年正好是我回国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21周年,思考“如何探索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是我多年的想法,2008年底我发起国内高等院校环境设计学科实践教学课题,与张月教授共同创立名校名企名人实验教学平台,强调公益主导联合各校学科带头人、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为平台创立中国建筑装饰卓越人才计划奖,鼓励青年教师和参加课题的学生国际化,先后完成中外高等学校建筑环境设计专业4X4实验教学课题十一届、历史建筑实考课题四届,成果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 2019创基金4X4课题终期答辩在一带一路名校匈牙利佩奇大学举行

特别是2015年建立中外高等院校战略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国家名校匈牙利国立佩奇大学合作开创中外高等院校交流合作,课题组先后免推16名硕士研究生和17名博士研究生到欧洲留学,改写了国内艺术院校学生由文学学位转变到工学的历史,丰富了学生人生完美的学习简历,课题得到了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广大的设计研究机构和企业同仁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记者】:据了解,您在创新建筑与环境艺术教育事业的同时,也不忘拿起画笔带领学子们四处调研写生,无论是欧洲的水彩画还是中国的水墨画,您都驾熟就轻。您认为绘画于您是怎样的一种特别存在?绘画对建筑室内设计学子及建筑室内设计师又有着怎样的深刻影响?

 【王铁教授】:美术院校毕业的人从小都有学习绘画的经历。我小学开始学习绘画,从考上美术学院直到今天绘画始终伴随我行,我体会到空间设计专业与绘画表现是贯通的审美修养路径,从构思画草图到表现都需要综合艺术修养,用艺术视角思考融入工学原理是我们的特点,无论水彩画、中国水墨画、油画在我看来都是相同造型与魂,至少是现阶段建筑空间设计研究的方法,是通往理解自然环境与人工建构物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艺术院校背景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师,这更是不可或缺的修养和看家本事。我是受益者,回顾过去的40年教与学过程,始终不忘初心,为的是丰富设计方法用于实践,更是作为设计者必须掌握技能,我受益其中。

  【记者】:当下大众有一个普遍的认同:“建筑设计师大多理科出身更注重空间结构,室内设计师偏艺术出身更感于空间氛围营造”。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分析,您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当下中国的城乡建设更呼唤什么样的设计人才?

  【王铁教授】:今天人们往往期待新的居住产品出现时,总是愿意用某种方式释放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激发设计师创新灵感。故此,从原理上讲,建构内外是一体作品,不应分家。

△北戴河假日酒店设计

回顾建筑设计,自诞生以来,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内外一体设计工作,到了近代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加速加量,开始分工内与外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才成长为不完整的学科设计教育,人才培养中也相应出现问题,有的设计师甚至只会画图,缺少理论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了中国具有研究能力的人居环境设计师空白,几乎为零的现实,也凸显出设计作品在表现与实践上需要加强的科技精气神。

△北戴河假日酒店设计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应用工具普及开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终将回归到一体化设计新轨道上。我认为目前室内设计师群体是过度阶段的类型,在当今时代到底能够走多远?还要看社会发展和学科的升级速度,当下现实可以看到告别一屋二主的设计阶段就在眼前,融为一体是结束理工科与艺术学之间长期存在问题的时代需求,新科技能够做到建筑空间设计能够像设计汽车产品,规范内外一体化产品设计流程,提高空间设计的时代价值和高品质安全,为此中国当下社会发展需要新型人才完成空间设计新使命,告别过去的单一学科人才标准服务于新时代,迎接广义建构空间设计“全学科人才”的出现,服务于智慧城市、融入智能空间下的万物互联时代。

  【记者】:据了解,您对国内许多城市文脉、历史建筑等都有过实地考察与研究,近年来更是多次参与设计了许多国内工艺美术博物馆、特色小镇生态酒店等建筑设计项目。在您看来,中国特色城乡建设应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中成功突围?请结合现状与困境,谈谈您的思考与见解。

  【王铁教授】: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奠定了国民正能量基础,当下制度优势和精气神已成为镇国之宝。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精准扶贫国策,农村发展变化空前。可现实是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在中国乡村各自为战,缺少当今时代痕迹,其作品能否成为未来中国建筑优秀案例写进历史值得思考。

△ 平江盘石洲生态度假酒店建筑设计

回看中国近年乡村建设表现基本上是复古,背离了当下时代发展与城乡环境建设呼应时代文化信息的原则,很多乡村当你走进去时感受到的是时间倒流,改变了几千年来乡村人根据自己需求引入城市文化进行乡村自我建设的规律。政策来了,理解有误,机遇没有让现时乡村掌握在先,大批无乡村生活经历的城市设计师涌进乡村进行设计开拓,出现大批不甘乡村平静寂寞的乡绅放弃故土,背井离乡涌进城市乡村发展,失去源头活力,把建设发展机遇留给了城市设计师,成为他们施展设计的第二战场。几年下来到处可以看到很多设计作品是“既不乡村、又不城市、既不传统、又不现代”成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怪胎,还有个别设计师强调“接地气”其实就是一个“土”字。

△ 平江盘石洲生态度假酒店建筑设计

这些问题其实出在:是谁规定的农村建筑从平面到外观就得像传统的过去?乡村规划城市化最主要的就是市政设计,一个没市政设计的乡村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加上有无差别继承传统设计让中国农村发展与发达国家又一次拉开差距,这一切都是因为不对等价值观念输入带来的,当然这其中问题和原因太复杂了,现实当下只能责任共摊。

历史证明传统就是传统,而不是今天。优秀传统是历史的档案,放到博物馆、图书馆让人们不要忘记,需要就去查阅是其永恒价值,深刻理解以史为鉴是新设计师的综合修养。我们有五千年中国文化建构文化发展作为基础,今天的设计服务强调时代服务,融入隐性文化思维理念是当下世界建筑设计内核,打造无风格的高质量安全科技设计产品是方向,正确理解显性探索是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设计的需求,是无国界的人类共享成果,为此加快广义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中国2035年成为世界一流国家的标配,空间设计探索是无尽的板块,新时代倒逼设计者“不换思想就换人”已到关口。

△ 平江盘石洲生态度假酒店建筑设计

  【记者】:您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未来教育与智慧教育”,提倡建筑设计师做“智慧型人才”,进行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创新设计。在您看来,教育怎样才算“智慧”?“未来教育”的当下与发展如何?教育应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以推动智慧城市创新设计?

  【王铁教授】:未来高等院校空间设计教育板块要从学苗做起、从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做起、文理工兼容培养“全学科”空间设计人才是方向,为此加大高等院校“教、学、融”的理念势在必行,培养大量具有数学能力的新学苗融入广义设计,是智慧城市建设未来,融入万物互联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王铁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史馆

  【记者】:如果说“古建古城改造”、“城市更新”是基于传统活化当下,那么“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则更侧重思索当下面向未来。作为时下建筑设计界四大关注热点与重点,您认为这将对城市建设、建筑设计、人民生活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王铁教授】: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博物馆。城市更新要防止无限贪大,优秀历史建筑和环境的保护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者研究的主题,伴随国家发展战略不断丰富城市功能,城市规划法律必须跟进发展扩容,否则设计师受制于规范是不可能设计出好作品。

关于建筑设计界四大关注热点与重点,我认为必须要满足如下四点:

1、结构体是建筑的生命

2、智能化是时代内核

3、高质量是安全使用的保证

4、表皮是艺术表现力下的科技表情衣服

未来影响建筑设计业发展需要具有科学家学理能力的新建筑设计师群体出现,服务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科技时代。

△ 河南工艺美术馆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