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COM沈同生:景观不该是只可远观的艺术

2022-03-16 作者:创始人 来源:创始人 浏览: 1 次

城市景观不只是雅致的人居环境,还有人与自然的情感相互关系。荣获第十二届园冶杯专业奖地产园林大奖,由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深圳)有限公司设计的“首开龙湖 广州天弈”项目,就将自然、人文及城市的精气神相融合,为期待回归生活本质的人们带去能与自己精神产生共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近日,“首开龙湖 广州天弈”项目的主创设计师之一、AECOM(艾奕康)中国区建筑及人居环境副总裁、韧性城市负责人沈同生接受风景园林网采访,讲述了他对景观设计的经验和理解。他认为,园林景观专业的价值不只在观赏性,应更有效发挥其“绿色基础设施”功能,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和生态理念,为城市提供更加优质的人居环境。

1

AECOM中国区建筑及人居环境副总裁、韧性城市负责人沈同生


 记着


“首开龙湖 广州天弈”项目获得了第十二届园冶杯地产园林大奖。这一项目在设计上的最大亮点或特色是什么?


 沈同生:


“首开龙湖 广州天奕”,将广州的传统人文气息与自然安逸的现代生活结合共生,再现了一份人们心中的山水自然。这一作品有个比较突出的特色,大区设计运用四大构成要素即游园步道,风雨连廊,灵动水系,下沉花园,创造了多维度的立体空间,既将优秀的自然环境引入项目中,又创意性地打造多重体验感流线。

例如,每栋楼都设置了酒店式的落客入户体验,营造出独栋住宅的私密性和专享归属感。风雨连廊连接了五栋建筑,引导人们回家的路线,营造出一种景在身外、人在景中、天人合一的氛围。多种形态的水景贯穿整个大区,有气势磅礴的大镜面水,有奔腾的瀑布,也有小桥流水,曲水流觞,这些水景串联起景观,实现了山水相融的意境。还有多维度的游园路线,园路环绕着绿荫,流水,时有道路,时有栈桥,园中的特色天空栈桥横跨热带雨林下沉花园之上,茂密的乔木从栈桥两侧生长而出,提供了一段独特的观景路线。


第十二届园冶杯地产园林大奖作品——首开龙湖 广州天弈


 记者:


像“首开龙湖 广州天弈”这样的作品,可谓是一处多维艺术空间。然而,地产园林毕竟又是商业项目,在满足其商业性需求和专业性、艺术性表达方面,设计师该如何进行平衡?


 沈同生:


如今,园林景观作为环境系统载体的角色,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希望大众对于景观的理解,能够跳出其表面的观赏性,认识到景观作为一种绿色介质,背后所蕴藏的是足以整合不同基础设施系统的强大力量,在生态、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层面上为环境带来令人满意的价值。

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发现两者并不矛盾。如果说景观设计是艺术,那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艺术,是对人生活方面的思考,需要贴近生活本身的温度。景观不该是只可远观的艺术形态,需要更多融入人们与自然之间亲密的距离感。多年水利设计的经验让我了解到自然的过程,在景观设计中也能平衡地去处理多方意见,最大程度满足各方要求的解决方案。


 记者:


艾奕康参与的滨水景观项目,也很有特色。滨水景观的打造,如何既有助城市可持续发展,又能成为城市美丽风景,艾奕康在这方面又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


 沈同生:


城市发展与河流治理能否两全其美?河流应该如何治理才能真正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在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设计中,艾奕康的设计师就与大沙河的古往今来及周边环境进行深入“对话”,倾听城市对河流的诉求,并在探索与设计过程中找到了答案。最终,通过再造滨水空间留住“乡愁”,把人跟水之间的关系重新联系起来,同时糅合景观,将河流转变为与城市共同呼吸生长的流动风景。


56

艾奕康作品——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


艾奕康还参与设计了不少城市碧道项目。位于深圳福田区的新洲红树碧道,是广东“万里碧道”、深圳“千里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打造成为“都市型碧道”典范,碧道示范段就有机串联了红树林、新洲村等沿河空间,实现生态连通、景观连通、步道连通,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亲水、戏水空间。在整个大湾区内,从深圳大沙河、广州深圳的碧道到香港的生态海岸线,艾奕康都突破性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和生态理念,有效修复生态环境,并提升了城市韧性。


7

艾奕康作品——新洲红树碧道


要说核心竞争力的话,艾奕康可以说比较擅长整合资源,利用多专业的优势来为大尺度的项目提供服务。在城市建设中,擅长将不同专业的意见整合后,再进行有效的呈现。当不同专业意见起冲突时,会在尊重各方想法的基础上,共同寻找一个最符合社会价值的解决办法,并最终以不违背自然生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记者:


众所周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环境生态着面临巨大的压力。这对景观设计将会带来什么影响,该如何去应对新的挑战?


 沈同生:


随着城市化日新月异的推进,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为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与此同时,由钢筋水泥构筑的“灰色基础设施”也给环境生态造成了巨大压力,城市及周边的生态系统破碎和退化,难以发挥韧性设施的功能,这是景观设计师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在我看来,我们的景观园林专业应逐渐跳出原本的观赏性,或仅仅为土地开发加码的单价值,而应作为环境系统载体的角色,更有效地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的功能,并和灰色基础设施等协同构建,最终为城市提供更为优质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