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2025-10-17 作者:创始人 来源:创始人 浏览: 1 次

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系统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其中,关于“好房子”建设的详细阐述,既是对五年实践的系统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清晰谋划。


为将“好房子”的宏伟愿景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着眼于房屋全生命周期,提出了从“好的标准、好的设计、好的材料、好的建造、好的运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工作的底层逻辑。这一策略,体现了顶层设计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第一,以好标准立规矩。“楼层高不低于3米”“4层以上住宅加装电梯”“楼板隔音降低10分贝”等多项“提升”,直指长期困扰居民的居住痛点。《住宅项目规范》等标准的实施,直指痛点解决问题,其重要意义不亚于一场行业变革。这些指标的提升,不仅影响着设计理念、材料研发与施工工艺,促使整个产业链向上游发展,还保障了“好房子”的品质从源头得以确立,也体现了国家对居住品质的刚性要求和人文关怀。

第二,以好设计做引导。“好设计”被赋予了“每一平方米都物有所值,甚至物有超值”的更高使命。这要求设计师不再仅限于功能布局,而需要深入研究居民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情感需求,通过创新设计,将冰冷的建筑转化为有温度、有情感的居住空间。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的举办,正是通过竞争机制,鼓励行业内外集智攻关,探索新旧住房改造中的设计突破,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案,也彰显了设计在提升居住体验中的核心价值。

第三,以好建材为支撑。材料是建筑的“血肉”,其品质直接决定了“好房子”的绿色与智慧属性。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推动新型建材研发,特别是对绿色材料、智慧安防和全屋智能的应用,反映了行业对健康环保和科技赋能的强烈导向。这意味着未来建筑材料将更注重全生命周期的环保性能、资源节约和健康无害,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将更深度地融入住宅产品,构建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居住环境。

第四,以好建造筑品质。“不霉、不堵、不漏、不吵、不裂、不臭”的“六不”和“防电、防火、防灾、防盗、防撞、防摔”的“六防”以及“省心、省地、省钱”的“三省”和“健康、实用、有关怀”的“三要”,共同构成了“好房子”建造的“6633”核心诉求。这套系统化的建造要点,是基于大量用户和从业者调研凝练而成的,精准把握了居民对居住体验的痛点与期待。它不仅仅是技术规范,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建造哲学,要求建筑企业从传统粗放式施工转向精细化、智慧化、工业化建造,通过过程控制和技术创新,切实解决房屋质量通病,将品质承诺兑现为实际感受。

第五,以好运维保长久。“好房子”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交付时刻,更在于其全生命周期的持续良好运行与服务。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是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的重大转变,旨在保障房屋结构安全和功能完好。同时,物业服务提升行动则致力于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关键小事”,通过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管理机制,结合智能化手段,提升物业服务的效率和温度,从而让居民在“好房子”中享受到持续的便利与幸福。

展望“十五五”时期,在“好房子”理念的指引下,伴随各项政策的持续深化和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我国人民的居住品质将迎来质的飞跃。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