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焕新 文脉传承 “三融一体”赋能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大力推动城市文脉赓续与治理增效。 作为广州“东进”战略的重要节点,位于珠江东岸的文冲古村,曾被誉为“岭南第一古村”。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这里一度面临空间肌理破碎、公共设施匮乏、传统文脉断裂等典型“城市病”。如何在超大体量城市更新中,既重塑人居环境,又留住城市记忆?广州文冲东城市更新项目摒弃了大拆大建的传统思维,创新探索“以情融心、以品融市、以文融城”的“三融一体”更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兼具“烟火气”与“高质量”的城市更新新路子。
以情融心:
从“物理拆改”转向“社会共治”
城市更新,核心在人。面对涉及数千村民、利益诉求多元的复杂局面,文冲东项目选择走群众的“心路”,把群众工作从“任务清单”变成了“服务清单”,真正去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项目坚持“党建引领、居民共治”,探索出“一户一策、全过程公开”的工作机制。工作组“主动下沉”,将办公桌搬到古树下、祠堂边,不仅解读政策,更着力解决家家户户的实际困难。通过搭建平等沟通的平台,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种工作方法,打通了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江北片区创造了五天内从签约清零到动工建设的“文冲速度”,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根本性转变。
以品融市:
从“单一居住”转向“复合生态”
房子是生活的容器,社区则是连接城市的纽带。为了避免传统旧改中存在的“睡城”问题,文冲东项目在重构物理空间的同时,更编织了一个有机的城市生态网。

“旧改不能改成‘孤岛’”,中建二局文冲东城市更新项目负责人周磊指着沙盘坦言,“我们设计的布局就是要把三个组团拧成一股绳。”项目打造的“岛链式”布局将江北、文元、渡头三大组团串联成势,让每一处居住空间都嵌合在教育、医疗、商业的成熟配套中。与此同时,项目创建的“超级ZHOU”社群,将进一步激活社区的内生动力。在这里,居民可以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遇友,生活半径与城市服务半径完美重合,完成了从单纯“安身”到品质“栖居”的跨越。
“好房子不仅要能住,还得能‘省’。”周磊补充道。项目全面对标国家“双碳”战略,让绿色理念渗透进建筑的每一寸肌理。从会呼吸的低碳建筑到具有自我感知能力的“101+N+X”智慧运维体系,文冲东正以“好房子”为基点,串联起“好社区”,最终汇聚成宜居、韧性、智慧的“好城区”,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留下可持续的绿色资产。
以文融城:
从“古村复建”转向“文化活化”
文冲东项目所在区域拥有始建于南宋的古建筑群,是广州宗祠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更新单元之一。在更新过程中,项目确立了“保护优先、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原则。

项目组引入古建修缮专家团队,对观德陆公祠等12处历史遗存进行精细化修复,最大限度保留岭南建筑的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项目避免了将古建筑“博物馆化”,而是以观德陆公祠为核心,打造全长1.2公里的“富裕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植入民俗展览、非遗体验等功能。这种“共生式”的保护策略,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了现代社区生活。
文冲东的探索,让“城市”不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成为承载记忆、安放身心、激发活力的有机生命体,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文明传承交出了一份温情而厚重的答卷。




